陆丰开展土地革命
1927年11月13日,在陆丰召开的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没收土地案》,决定立即开展土地革命。
1927年11月,在彭湃的领导下,海陆丰人民建立起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没收一切土地、统一分配的办法,实现“耕者有其田”。广大翻身农民把标志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地契付之一炬。到1928年1月14日止,仅海丰县即烧毁地主田契47118张,租簿58027本。
到1928年2月,海丰县没收和分配的土地占全县土地总数的80%,陆丰县占40%。海陆丰的土地革命开展得轰轰烈烈,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左”的错误。
黄麻起义
1927年11月13日,中共鄂东特委领导黄安、麻城两县人民,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大别山地区率先举起武装斗争的红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北省委为加强对黄安、麻城地区农民武装斗争的领导,建立了鄂东特委。
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此前,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曾派潘汉年、何长工为代表,同广东地方实力派陈济棠的代表在寻邬进行会谈,达成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相互通商和必要时相互借道等五项协议。10月21日至25日,中央红军各部从江西信丰南北先后渡过桃江,突破由粤军防守的第一道封锁线。
11月5日至8日,红军分三路纵队,由湖南的汝城和广东的城口之间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11月13日至15日,中央红军从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
红军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保证了突破三道封锁线的胜利。但此时,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指挥下,主要采用红一、红九两个军团在左,红三、红八两个军团在右,军委两个纵队居中,红五军团在后的甬道式部署前进,携带大批物资等“坛坛罐罐”,行动十分迟缓。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使主力红军变成了中央机关的掩护队,极大削弱了红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1935年11月13日
中共中央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1935年11月13日,刚刚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宣言》指出:“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我们的出路,只有坚决的武装起来,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与打倒卖国贼首蒋介石国民党的革命战争。”宣言提出中国工农红军愿同“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联合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讨论红军行动方向和统一战线问题
1936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红军行动方向和统一战线问题。
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红军的行动方向,原来是向宁夏,被蒋介石破坏了,现在要改变。我们新的方针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向东南,即向京汉路发展。但这在政治上不是抗日的方向,在军事上有很多限制,不甚有胜利的把握;好处是没有自然界很多阻碍,有游击队帮助,可以扩大陕甘宁苏区。另一个方向是向东,即是原来的过黄河。这在政治上是很好的,是抗日的,对扩大红军也有利,但也要估计会受到敌人的限制。这两个方向各有利害,一般地说是向东,向东南比较困难。阎锡山说日可抗,红军不可抗,向东有逼阎与我们讲和的可能。
报告在讲到统一战线问题时指出:我们总的方针就是要团结群众,用群众的力量,利用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阎锡山等要求与红军联合的变化,逼蒋介石走到与我们联合。我们的原则是在抗日的目标下逼蒋抗日。现在与南京妥协的范围缩小到红军怎样处理的问题,他们要求我们改红军为国民革命军,我们准备承认,这在政治上是有利的。
在作结论时指出:红军行动方向主要是向东,预计明春过黄河。四方面军一部分已向西,能否调回来是个问题。现在我们的行动,都是脚踏两边船,最好是,向西的还是向西,向东的还是向东。如果向西不能达到目的,当然可以转向东。同南京谈判改红军番号问题,我们没有争论,但群众方面要很好地解释。
毛泽东谈国家预算问题
1956年1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针对国家预算问题,发言指出:一九五六年的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就业有所增加,人民是高兴的。但是,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是渐进的,支票不可开得过多。过高的要求和暂时办不到的事情,要向人民公开地反复地解释。一九五七年的年度计划,在某些方面必须作适当压缩,以便既能保证重点建设,又能照顾人民生活需要。他提出,要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发动一个增产节约运动。在企业、事业和行政开支方面,必须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作风。在生产和基本建设方面,必须节约原材料,适当降低成本和造价。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
批评“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种种极端做法
1966年11月13日和29日,中央军委副主席陈毅、叶剑英、徐向前等,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来京人员大会上,批评“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种种极端做法。他们说:这样打击面太宽、太大。发展下去非常令人担心。人民解放军不能乱,一定要有秩序。陈毅、叶剑英等人的讲话不久即被江青等人指责为“镇压群众”,加以批判。
1979年11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1979年11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和邓小平于11月2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会见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
1989年11月1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1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
邓小平对日本客人说: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你们这个团是我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
他告诉日本客人:中国十年来制定的方针、政策不会变,发展战略没有变。治理、整顿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前一段我们经济建设搞得太快,有点后劲不足,但我们不后悔。我们毕竟是上了一个台阶,不是迈了一小步,而是一大步。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分三步走。
中共中央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0年11月13日,新华社报道:自1989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一年来,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制止了物价大幅度上涨,控制了通货膨胀。本年头十个月物价上涨幅度仅为4%左右,低于计划要求的目标。二是过高约工业发展速度,过大的建设规模和过热的消费都已降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