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今年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从而释放出大力治理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近日,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也先后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员大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法院作为审判机关,担负着依法审判、定分止争、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重要职责,在这样一个城市发展大背景下,站前区法院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主动将审判执行工作融入站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研究制定了《关于为优化全区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
加强刑事审判,营造安全营商环境。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确保市场主体的财产安全。依法打击破坏招商引资项目生产经营秩序、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和投资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刑事犯罪,为重大项目落户站前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共建平安站前。
加强民商审判,助力经济平稳发展。依法审理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案件,建立涉项目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对辖区企业起诉,符合立案条件的民商事案件依法及时立案,并同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推行要素审判,提高民商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注重案件审前、审中、审后全程调解。加强判后法律释明工作,提升裁判公信力。
加强行政审判,支持监督依法行政。认真履行司法审查职责,助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妥善审理征地拆迁类行政案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支持和监督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服务模式,以确保依法行政为着力点,促进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共建法治站前。
加强执行工作,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完善网络信息查控系统。定期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出境或高消费。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协调配合,加大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行为的惩戒力度,让失信有成本,违法有代价,共建诚信站前。妥善执结投资企业申请执行案件,最大限度实现企业既判权益。对申请执行投资企业的案件,慎用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多做执行和解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和谐的发展环境。
加强诉调对接,促进纠纷多元化解。扩大诉调对接的范围和功能,推动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效衔接。完善“一站一室两员”制度,发挥法官工作站和便民诉讼工作室载体功能,与办事处、人民调解组织等多方联动,聘请特邀调解员和人民陪审员参与调解,及时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把工作落实在一线,把纠纷化解在萌芽。
加强法制宣传,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开展法官“五进”活动。定期走访重点企业,上门提供司法建议和法律服务,及时妥善处理全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促进项目建设平稳健康发展。在各办事处设立诉讼服务宣传栏,组织开展“为民四服务”活动,司法便民服务,优化窗口服务,立足岗位服务,推进阳光服务,将司法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引导群众守法信法、尊法用法。
强化司法为民,推行便民诉讼服务。推行“四心工作法”,即接待当事人热心,倾听诉求耐心,审理案件细心,解决问题诚心,用“四心”温暖群众、化解纷争。完善立案窗口便民服务功能,配置LED显示屏,公开诉讼流程、诉讼须知等内容,构建立案、咨询、接待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让当事人享受“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少误一次工”的暖心服务。
主动接受监督,拓宽司法公开渠道。积极推进“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三大平台建设,保障诉讼主体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法院信息和审判信息,以案释法,营造尊商重商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与代表、委员的定向联络,落实院长开门接访、公众开放日、案件回访和岗位监督牌等制度,让当事人在阳光下参与司法,在诉讼中感受公正。
维护劳动关系,保障和谐用工环境。坚持保障劳动者权益与支持企业依法管理并重,在促进就业、企业发展、社会稳定之间实现平衡。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创新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正面宣传,引导劳动者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实现案件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过硬法官队伍。严格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开展争创“廉洁型”法院,争当“廉洁型”法官活动,时刻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治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努力做到“纪律红线永不触碰,法律底线永不突破”,着力建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法官队伍。
站前区法院将以争创“服务型”法院,争当“服务型”法官为目标,紧紧围绕“五大战略”和“三大中心”建设,坚持司法服务大局,审判贴近民生,为重大项目落户站前、投资兴业扎根站前,创造宜商宜居的法治环境,为建设“幸福站前”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