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喜同志,1986年10月出生,2010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任鲅鱼圈区人民法院熊岳法庭助理审判员。李成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对农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对朴实的村民有着无限深情,他将对人民的这份情转化为工作上的一丝不苟,用自己的爱心无私奉献,树立起人民法官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四年多来,李成喜同志以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共办理各类民事案件600余件,承办的案件中无一错案,无一上访。
明辨是非 公正司法保民权
法庭是法院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向农村,法庭审理的案件,大部分是家庭纠纷、邻里纷争类的鸡毛蒜皮小案,但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否公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李成喜把一个个看似“鸡毛蒜皮”的“小”案件,看成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去办。他常说: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也许一生就打一次官司,件件都是大案要案。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就要审理好每一件案件,把司法公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案件之中。2012年,他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件。开庭当天,男方未到庭参加诉讼。原告汪女士起诉离婚的理由是经常吵架,感情不和。本来这起案件可以很简单地下判决,但通过庭审调查,李成喜发现双方结婚共同生活长达二十几年,如果下判决,会伤害双方的感情,使原本的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导致感情破裂。庭后,李成喜带着书记员多次寻找被告,均无功而返。但他并不气馁,终于在某天的一大早上在其家中找到被告。进门后,李成喜阐明来意,与被告拉起家常,被告也渐渐地消除了对李成喜的不信任感,讲述了事件的缘由。原来原、被告感情一直很好,儿子大学毕业也有了稳定的工作,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因为前段时间被告单位效益不好,被告被裁员了,原告抱怨了几句,被告一赌气就喝醉了酒并动手打了原告。经过李成喜耐心劝说,被告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李成喜又组织双方见面,被告当面向原告承认了错误,并作出了保证,原告也原谅了被告,双方重归于好。被告握住了李成喜的手说,“真是太感谢你了,如果没有你,我俩二十几年的婚姻可能就因这么点小事情走到尽头了。”
针对当事人中很多是农民,能主张难举证的现状,他灵活运用证据规则,主动帮助当事人查找证据。家住盖州市农村的崔大爷,生活艰难,2012年在农贸市场从被告处购买了300棵红富士树苗。栽种后不久,果树几乎全部病死。崔大爷诉至法庭,要求被告赔偿损失。李成喜阅卷后,发现崔大爷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主张。随后李成喜给被告打电话,在电话中被告承认其卖给原告的树苗存在一定的病变。李成喜马上将被告传唤到庭,将被告承认的事实作了书面记录。其后,在被告不配合的情况下,李成喜又带着书记员赶到位于盖州市东城线沟村原告家的果园地,在村委会人员的见证下,查看了病死的树苗,并拍照固定了证据。开庭时,果不其然,被告坚决否认原告从其处购买了果苗。当李成喜将先前作的笔录与病死树苗的照片拿出时,被告哑口无言,很快承认了其卖病苗的事实。事后,原告依法获得了赔偿。原告找到李成喜激动地说“谢谢你,李法官,我老头子能获得赔偿,多亏了你啊。”
心系群众 为民司法显真情
李成喜常说,法官不是官,只是法律的代言人,是为民解忧的人民公仆。2013年,他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周大爷与被告原是朋友,被告多年前因经营生息需要向周大爷借款,周大爷将家中仅有的积蓄25000元借给被告。后被告因经营不善,借款无法偿还,便玩起了“失踪”。周大爷焦急万分,又赶上亲人治病急需用钱,故多次找到法庭要求解决。李成喜一边安慰老人,一边想办法。他连续几天到多家银行、车辆管理所、房产部门,均未查询到被告名下的财产信息。后周大爷得知被告名下有一笔土地动迁补偿款存放在芦屯镇财政所。当天,李成喜就做好查封手续并下达给芦屯镇财政所,查封了被告的拆迁补偿款,确保了周大爷实现债权的可能。但问题又出现了,被告躲着不见面,导致无法下达开庭手续,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如果采取公告,手续麻烦不说,而且时间也长。李成喜坚持不懈,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被告的女婿。一开始被告的女婿极不配合,说:“别找我,此事跟我无关。”李成喜就多次与他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阐明利害关系,终于被告女婿同意作被告的工作。最终,被告授权其女婿与周大爷达成谅解,由被告女婿将动迁补偿款取出偿还了周大爷欠款。周大爷在收到欠款的那一刻,激动得热泪盈眶,冲李成喜竖起了大拇指。
在案件审理中,李成喜同志还坚持妥善审理民生案件,着重保护老人、儿童、妇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的合法权益,对这些案件快速送达、调解、判决,确保这些弱势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早实现。在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被告开车将原告唐某颅脑撞伤,致唐某一直昏迷不醒。为了给唐某治病,其家人已经花光十几万积蓄,并欠下大笔债务,无法继续负担高额的医疗费,无奈在住院期间提起了诉讼。李成喜承办该案后,为保证原告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早日康复,减轻负担,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很快就审结了这起案件。后来保险公司根据法院判决将先期赔偿款给付原告,确保了原告得以继续接受治疗。事后,原告的儿子说要给李成喜做一面锦旗以示感谢,被李成喜婉言谢绝,说“只要你母亲快点好起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无微不至 体贴服务暖人心
坚持以人为本,把司法关怀融入办案的全过程,用“柔性改变”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把司法过程变成一种人文关怀,让冰冷的法律放射出人性的光辉。李成喜整天打交道的都是最底层的民众,不少人发起牢骚没完没了,诉起冤来劈头盖脸。而李成喜总是给他们充分的话语权,做一个耐心的听众,不轻易打断,不冷面相对;遇到情绪激动者,李成喜会给他们倒上一杯水,让他们坐下来把心中的困惑和委屈一吐为快。“有话慢慢说”,这是李成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李成喜说,当事人来到法庭往往难以理性对待,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过程,作为法官一定要不怕受气,耐住性子,听当事人把话讲完,通过倾听的过程建立起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信任,减轻当事人对法院、法官的消极抵触情绪,拉近当事人与法官的感情距离,为顺利化解纠纷奠定基础。2012年,李成喜审结了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李某是熊岳镇望儿山村村民,其诉称多年前外出打工,村委会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土地份额收回另行发包给他人。因李某证据不足,被判败诉。判决下达后,李某多次找到李成喜要求给个说法,李成喜每次都耐心给其作了解答。一天中午,李成喜正在食堂吃饭,李某又来到法庭,听说李某还饿着肚子,李成喜赶紧将李某请进食堂,为其盛了饭和菜。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讨论案件,经过耐心细致地解释,李某突然说:“李法官,我从没见过你这么有耐心的法官,冲你这态度,你说啥,我信啥”。一个月后,李某突然找到李成喜,说:“谢谢你李法官,我按照你的建议,村委会已经把问题给我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你了。”
注重调解 和风细雨化干戈
农村有句俗话叫“一代官司三代仇”。很多案件如果图省事、怕麻烦,可以一判了之,但这样很可能会激化矛盾,乡亲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可能就因为一件小事埋下心结,从此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反目成仇。调解能消除当事人心理上的对抗,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李成喜始终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实现哪怕百分之一的调解可能。2010年,芦屯镇的马老伯将村里的水泥厂告上法庭,认为水泥厂的粉尘将其山下的果树污染致死。此案经过一审判决后,采石厂不服,提出上诉。后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此案发回重审。李成喜承办该案后,于庭前给双方打电话,了解案情,并作调解工作。水泥厂老板态度强硬,坚决不同意调解。此案在庭审过程中,李成喜再次做双方调解工作,老板仍然不同意调解。庭后,李成喜又多次给老板打电话,做调解工作。谁知老板给他破了一头冷水,“你别费那劲了,你愿意咋判就咋判,不服我上诉”。后来,李成喜将双方传唤至马老伯家被污染果园现场,并找来村支书一同做双方工作。看到李成喜态度坚决,老板态度软了下来,说可以商量。此后,李成喜趁热打铁,继续做工作,说:“马老伯是老实的农民,因为你厂子生产水泥的粉尘,导致果树死亡。这些损失对你一个老板不算什么,但对于马老伯来说可是一家生活的来源啊。”最终,在李成喜的耐心说合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老板向马老伯支付了赔偿款。双方对李成喜的工作态度赞不绝口。
2014年,家住熊岳的于大姐将其前夫高某告上法庭,要求变更抚养关系。于大姐与高某在1994年就离婚了,儿子归于大姐抚养。后来,于大姐改嫁。2010年8月,儿子服毒自杀,经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造成肢体一级残疾。因于大姐与现任丈夫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其现任丈夫在前不久又因车祸死亡,致使于大姐生活十分困难。然而被告高某的生活条件也不好,没有固定住所,在熊岳镇综合农贸市场靠卖菜为生,收入不高。但好在双方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存有深厚的感情。李成喜抓住“亲情”这一突破点,多次调解,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被告高某每月给付儿子抚养费500元。
在李成喜的努力下,有多少剑拔弩张的邻里一笑泯恩仇,有多少对簿公堂的夫妻破镜重圆,已记不清了。
两袖清风 默默奉献不言悔
李成喜甘守清贫,有着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作为在一名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的法官,李成喜也时常会受到亲情的挑战、金钱的诱惑。虽然工资收入不高,但李成喜坚持把好权力关、亲情关、金钱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官的敬重。2013年,李成喜在审理一起涉及农村房屋买卖纠纷案件时,原告通过熟人找到李成喜,请求他帮忙,顺手递给他一个红包,被李成喜当即拒绝。原告以为他嫌钱少,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李成喜板起面孔进行制止,说你们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这个案子我一定会公正处理的。原告看李成喜态度坚决,只好作罢。后来李成喜按照查明的事实,分清是非,依法判决原告败诉。原告接到判决书后非常服气地说“李法官只认法不认钱,这样的法官,我佩服,我服从判决。”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但李成喜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着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支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着光芒。在法庭工作的期间,他从不抱怨苦累,从未向组织上请求过回院机关工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就是李成喜的真实写照。